蔡衍颛先生讲解庄子听息法 (2014年文字实录版)
颜回曰:敢问心斋?仲尼日:若一志;无听之以耳,而听之以心;无听之以心,而听之以气;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,唯道集虚,虚者心斋也。
这里几个人物:庄子就是庄周;仲尼,是孔子的字,孔子叫孔丘,字仲尼;颜回,孔子的学生,智慧最高的。
心斋 斋在这里其实应该理解成清净的意思,也就是说这篇心斋是讲述如何使我们的心达到清净境界。我们一般说吃素,就说吃斋,荤就有点浊,斋就有点清。斋来形容清净,心斋,心地清净的境界。
若一志 这里若,就是如,假如的意思。“一志”就是专心致志,专心一致。
无听之以耳,而听之以心 这个跟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很类似,就说听息并不是用耳朵老是去听呼吸之气,刚开始可能是这样,呼吸的进出你都知道,不管呼吸是粗还是细,耳朵似乎都能够感觉到呼吸的出入,这就是听之以耳。但是“无听之以耳,而听之以心”,你就听着听着觉得并不是耳朵在听,而是心里感觉到气的出入,这就是从听之以耳上升到“而听之以心”。
无听之以心,而听之以气 你心里知道呼吸出入-呼吸出入…开始心还知道呼吸出入,到一定程度这个呼吸之气好像刹那间,觉得整个人都打成混混沌沌的一片,这个时候你的心,也好像跟这个气浑然一体啦,那就是 “听之以气”啦!能听的“我”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这团气里边,就整个人虚无了,然后就达到了“无听之以心,而听之以气”,其实就是整个人浑然一体,打成一片,好像一团气啦。
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 听止于耳,止就是停止,这个时候耳朵,它再也没有特别地去听什么东西,而是耳朵和所听的、能听的,都浑然一体。这个对我们已经大开顶的同修来说,就太容易理解啦!其实就是同一个意思,遍满身体内外,这就是“听止于耳”。然后就“心止于符”,符是符号、形状,也就说你的心呀就止于符,停止在这些现象上。也就是说整个人都空掉了,你的精神还存在,但是你的精神和这空也融为一体了。“心止于符”,符就是符号,不管身体、鼻子,还是气,整个人浑然一体,这种无极的状态,都叫做符。
气也者 也者,是一种语气助词,也就是气呀这种东西。
虚而待物者也, 这都是语气很强调,我们这个觉得浑然一体这种感觉呀,这种气的状态呀,也就是心止于符呀等等“虚而待物者也”,就是我的心啊---虚,心虚,心里没有执着,达到一种清清净净、虚无、无所执着的一种状态。“虚而待物者也”,因为我们的心呀,不执着于气,也不执着耳,从而进入混混沌沌这种状态,就是我的心因为没有特别去执着,而达到的一种境界。
唯道集虚 老子叹了一下,唯道,只有道的境界,达到道的境界就是虚的境界的最圆满处。集,就是集中。“唯道集虚”只有达到合道的境界,才是最完美的虚的境界。
虚者心斋也 道的境界就是虚的圆满境界,那么从虚的不圆满到虚的圆满,这个过程就是心斋的过程,也就是心里不要去执着,不要去攀缘,最后就越来越斋,越来越斋,最后就达到比较完美的虚的境界。当有一天达到相当圆满的时候,就是合道的境界。 老子《道德经》的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”等等; 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......”都在讲这些合道的境界。就是虚到很虚,混混沌沌,打成一片,而无所执着,这个时候就进入合道的境界。 孔子在讲的心斋,就是著名的“正心修身”的绝对基础。你的心都不清净,你哪能够叫正心呢,你心不正怎能修身呢。古代圣贤的教育,不仅仅孔子这么提出,荀子不是也有著名的“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”吗?以前,明朝的高攀龙也说“半日静坐,半日读书”等等。其实很多圣贤都是强调要修心养性。我发现很多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,这个大脑的容量没办法深层次地开发,所以我向广大的学生们,推广历史上著名的《心斋》,也就是庄子听息法。
明绘根据2014年5月14日讲课录音整理,未经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本人校对,请以录音为准。
想要免费打通大小周天,直接联系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 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号:13715860608 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抖音号:13715860608cai 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快手号:c1371586060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