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要在悲智这两方面下功夫——蔡衍颛先生早年道家论坛的回帖摘录

 

 

【烘艺 我们所悟就是要明白因果的的道理……明白因果才会更加深信佛陀的话,才会勇猛精进。……

 

【了空居士】明义说得是!我等学人,只要从此止恶行善,信愿念佛,便可直入上乘境界!

 

【烘艺】……安心忍辱即是精进!

 

【了空居士】我非常赞叹“精进”,在有理想有目标时是精进随缘,也就是只管朝着目标奋进,对于其他的一切可以放下的尽量放下。没有理想和目标时要随缘精进,也即是遇到的事都要认真做好,换一句话说,就是安于本分。

 

【明毅】本人现在只能做到与人为善,不与人为恶。不以善小而不为,不以恶小而为之。至于别人欺负我,我还是会怒的,别人冤枉我,我还是会委屈的,别人侵犯我,我还是会防卫甚至争斗的,还没有修到对镜无心的那个程度。

我想修行主要是修,而不是忍或戒,等修到一定的功德,就没有什么辱可忍,也没有什么律可戒了,船修大了,就不怕海里有风浪,六祖的诗说: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,我想不是强调无一物,而是说心能装宇宙,可以包容和消溶尘埃。

请师父指正!

 

【了空居士】明毅,你能做到这样也很难得了。“对境无心”不是忍,而是明白。“欺负”、“冤枉”、“侵犯”对待这些我觉得还是佛家的办法好,就是“悲智双运”。也即是我们以慈悲的心原谅人家的过错,同时以智慧的心去化解人家对我们的危害。如果一切的危害我们都能化解,那也可以心平气和的。因为恶作者其实是我们瓮中之鳖,随手可捉,何用生气!之所以会生气和反感,是我们无能为力或猝不及防啊!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慈悲和智慧这两方面下功夫。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一切自然从容镇定了,这才是真正的“对境无心”。

 

【明毅】师父教诲的是,明毅铭记在心啦!为什么有生气或愤怒的情绪,的确是因为我们有时是无能为力呀,只要把自己的功德修得博大无涯,能包容万事万物,别人的侵犯、欺负那就不值一怒、不值一顾了,好比一个小孩,你对大人怎么踢腾,大人也就哈哈一笑了之啦!

 

【了空居士】如是!如是!

 

本文摘自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于2008年在某道家论坛的回帖,未经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本人校对。

注:更多根据了空居士2008年道家论坛回帖整理的答疑文字已经发布在公众号“钟吕养生文化传播”上,敬请关注。

 

蔡衍颛先生的微信号:13715860608

 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