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分 一合理相分(下)
5.问:***师兄说,比如人们喜欢长的漂亮的,对于一些长的残缺丑陋的不喜欢,假如一合相的话,为什么会这样?
了空居士:噢,因为毕竟你是你,我是我,一合相恰恰就体现出大家是凑合在一起,你是你,我是我,不是一个整体,一个整体就不会了。就好像说我们的脚不会埋怨我们的手不下来走几步路,明树,你们在外面走路,从来没有想过,天啦,这两个手也不下来帮一下忙,从来你们没有这个念头吧,你们用手在写字的时候也没有说,天啦,你这个脚从小到大,跟我这么长时间,都没上来写写字,没有的吧,因为确实是一个整体。但是人与人之间,虽然是一合相,但是还是有这种独立性的。那么我们人,看起来是一个整体,虽然手不会去埋怨脚,脚不会去埋怨手,看起来是一个整体,那这个整体也是一合相,那这个一合相跟两个人之间的一合相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因为有我们大脑的统一安排,你看,如果一个集体,大家培养得好,素质高,领导又有方,不是步调一致嘛,也能够搞好,也不是说绝对没办法搞好。
主持:整个法界是一合相,那
整个整个法整 人与人之间实际上也是一合相的一部分,那我们之所以独立性很强的话,是不是我们由于内心的执着使我们达不到整体的整体观呢?
了空居士:确实是,所以大智慧的人,他就善于调和嘛,你看佛的十号里边有个调御丈夫,他很能够将很多事情给摆好,摆平嘛。我们说的现代一点,就领导才能嘛,是这样的。
主持:师父,我在前面找了一个公案。恭请师父为我们开示!
了空居士:非常好,跟这品也配的很好,明树,你真的很有智慧。
【公案原文】秦跋陀禅师,问生法师讲何经论,生曰:「大般若经。」师曰:「作么生说色空义?」曰:「众微聚曰色。众微无自性曰空。」师曰:「众微未聚,唤作甚么?」生罔措。师又问:「别讲何经论?」曰:「大涅盘经。」师曰:「如何说涅盘之义?」曰:「涅而不生,盘而不灭。不生不灭,故曰涅盘。」师曰:「这个是如来涅盘,那个是法师涅盘?」曰:「涅盘之义,岂有二邪?某甲只如此,未审禅师如何说涅盘?」师拈起如意曰:「还见么?」曰:「见。」师曰:「见个甚么?」曰:「见禅师手中如意。」师将如意掷于地曰:「见么?」曰:「见。」师曰:「见个甚么?」曰:「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。」师斥曰:「观公见解,未出常流,何得名喧宇宙!」拂衣而去。其徒怀疑不已,乃追师扣问:「我师说色空涅盘不契,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?」师曰:「不道汝师说得不是,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,不会说得因中色空。」其徒曰:「如何是因中色空?」师曰:「一微空故众微空,众微空故一微空。一微空中无众微,众微空中无一微。」
了空居士:我们就不用一句一句,我们总体来说,他问了两个环节,一个就是问他讲什么经,他说讲《大般若经》,其实《大般若经》很长很长,我们很著名的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就是《大般若经》里面的一小段。《大般若经》最重要的就是讲色空,色与空。所以跋陀禅师他也是内行人嘛,马上就问他要点,如何是色空义。他就说众微聚为色,就是一切微小的东西堆积起来就是一个有形状的东西,这叫做色。然后呢,众微无自性曰空,众微,一切微尘,它都是不永恒的。无自性就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体,这就是空。他这句话一般人是觉得对的,一切众微的东西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色。那好了,他就继续问,那句话很重要——“众微未聚,唤作甚么?”其实就是说单独的那个微小的东西叫做什么?其实那个东西也是色啊,好像一栋房子由很多水泥啊土木堆成,那么拿一块小砖头问,这也是一个东西啊,所以他以为要堆成一个形象,也就说明这个生法师,他还有点着相,一问就被问倒了,其实“众微未聚”,众微未聚是什么?一个微。众微就很多微尘,众微未聚,就是很多微尘乱七八糟,散乱的时候,那些散乱的单独的一个的微小的东西,叫做什么,那个也是色,好像泰山和一个灰尘,泰山也是色,一个灰尘也是色,所谓的积土成山嘛,当然石头也有。一个灰尘,其实它也是属于一个东西,是不是?一座山也是一个东西,所以众微未聚,也是色。接下来问他别讲何经,你另外还有讲其他经吗,他说有啊,讲《大涅盘经》。它“涅而不生,盘而不灭。不生不灭,故曰涅盘。”确实从究竟处来说,一切都是这样,但是好像我们从小爸爸妈妈将我们养大,从一个婴儿养到我们成年,不是一步一步的从生出来到长大,不是都在变化嘛,你说我不生不灭嘛,从相上来说,你不能说我不生不灭,从究竟处来说,你们要知道那个不生不灭是指什么?是指佛性,也就是诸法空相。哪一个叫做不生不灭呢?就是诸法空相,也就是对我们一个人来说,也就是我们的佛性。你小时候也有那个绝对的清净心,你到老了也有,现在也有可能有,也就是佛性才是不生不灭,但是我们的肉身,现象上它是有生灭的,释迦牟尼佛不是也示现入灭了嘛,你能够说涅而不生,盘而不灭吗?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入灭呢?如果我从着相来说,他的肉身不是变成很多舍利子了吗?都烧掉了嘛,所以他就说他能够说到果上的涅盘,因上他搞不清楚。禅师拿那个如意,拿在手上就问他,你看到吗,他说看到,看到禅师手上拿着如意,然后禅师就将那个如意放到地上,说你又看到什么,说看到禅师把这个如意放在地上了。然后那个禅师就很生气,说原来“观公见解,未出常流”,关键就说常流,常,普通,常见,其实就说你的见解跟一般人差不多。观公,就是我看您,这个公,古人称男人,尊敬一点都叫做公。这个观公见解,你的见解很普通的,跟普通人一样,没什么,就着相,我拿在手上你说拿我在手上,我放下去,你说我放下去,你这个见解完全是着相的,但是我搞不清你为什么名声那么大。其实这句话,我们一般人会误解跋陀禅师,好像有点无可奈何,哎“观公见解,未出常流”不知道你怎么会名喧宇宙,影响力还那么大,其实他这句话是要引发所有人的疑惑,确实,如果他不说就走了,那这个生公还以为他厉害了,禅师就故意这么说一下,如果这个生公他很固执,他就说哎名气大,本来就是名气大嘛,是不是,也跟你生一下气,不用往来,但是那个公一听,就引发他的疑情,他没说什么话,尤其是引发他身边那个弟子,哇,追上去请教,这个弟子也是根器很好。
(弟子问:我师说色空涅盘不契,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)不契,就是不契合,也就是不正确,答案不够正确。那正确的该怎么说,这个弟子也厉害,你说我师父答的不对,那正确的该怎么说,其实无论是哪一个术业都是不容易的,你说人家不对,人家就要问你说个对的出来。
(师曰:不道汝师说得不是)我先不说你师父哪里不对,详细就不要说吧,我们简单来说。(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,不会说得因中色空。)他说简单来说,你师只说得果上色空,他不懂得因上的色空。果上的色空它体现在哪里?就是那个涅而不盘,盘而不涅,这是果上的色空,这个是第一;第二,是众微聚,这里边的空,没聚起来之前,他就搞不懂。这段话最关键就是后面那四句话。
(师曰:一微空故众微空,众微空故一微空。)一微,你们要知道古人是言语比较简略,一微空,就一个微尘,它是不永恒,它是空的。这个空是不永恒的意思,不要说以为没有,没有怎么有个微尘呢?一个微尘是不永恒的,那么很多个微尘堆在一起,那个集合体也是不永恒的。如果整个微尘的集合体是不永恒的,那么单独一个同样是不永恒的。这两句是这个意思。
(一微空中无众微,众微空中无一微。)他这个就从究竟处来说,“一微空中无众微”,其实就是“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。无眼耳鼻舌身意”什么都无,一微空中,这句话就是一个微尘从诸法空相这个角度,从这个不永恒的角度来看,一个微尘,你们不要以为一个微尘的这种不永恒的特征,是它单独的现象,不是,这是一切现象都是不永恒的,是共同的规律。“一微空中众微空”,一个微尘它所具有的那个不永恒的特征,所有的微尘都是有这个特征。然后“众微空中无一微”,这也是省略句,众微聚集的那个东西,它所具备的那种不永恒的特征;从众微它所具有的不永恒的特征这种角度来看,没有任何一个微尘是永恒的,是这样的。它其实是倒过来,就是局部和整体,局部这种组成物是不永恒的,那么整体这个组成物就是不永恒的,是这种;整体不永恒的,也没有一个局部是永恒的,倒过来这么说,是这样。
主持:明*师兄请教师父,说众微未聚,唤作什么,他应该怎么回答?
了空居士:他说众微聚了就叫做色,众微未聚也是色。你要知道,本来色就是由那些微所组成的,好像一块砖头和一栋房子,一个砖头,古代没有水泥什么,都是用砖头砌起来的,就这么简单,就好像,我们说的简单点,一块木头和一块木家具,木家具都是由无数个木头凑起来的,是不是?
他就是被吓到了,以为很微细很微细东西,甚至微细到肉眼看不到,以为就不是色,其实是大色和小色而已,是不是?
主持:这边还有一个不理解,就是刚才师父说的,既然是色,那么它还可以继续分下去,分成更细小的微尘,可以一直分下去,像《楞严经》里说到邻虚尘,师父在微信群里讲的叫做虚或者空,那么虚和空是什么意思呢?是叫临近于没有吗?
了空居士:对,有点接近没有,但是它不可能彻底没有。古人也说了一句话,就说一尺长的木棍,你老是锯成两半,再锯成两半,从理论上来说,你永远锯不完的,是不是?从理论上,现实,就看那个锯条有没有那么小,是不是?一米搞起来就50厘米,50厘米搞起来就25,最后厘米,分米,毫米之类的都有,丝米之类的都有,无穷无尽。但是这是理论,现实真的也做不到,所以古人就穷理,就将这个理,这个道理追溯到最圆满处,是这样。因为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我面前,我也说世尊什么是邻虚尘?用什么标准?他说接近虚,接近空,接近差不多没有了,就是邻虚尘。我说什么是接近没有?就好像我们去问赵州禅师,说师父这张相要像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?像现在像哪个点呢?是不是?说不出来,是这样。
主持:听了师父的讲解,我们回到《金刚经》第三十分,实际上这一分是不是就在说一合相和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,整体与局部全部都是不永恒的,那我们不要再执著永恒的点。
了空居士:当然,这个公案如果要钻一下牛角尖,让我来钻,这个跋陀禅师拿那个如意问他,你看见了吗?我看见你手上拿着那个如意,他放在地上,他说我就看见你的如意放在地上,如果他整个过程只是表演这个,你还不能说这个生禅师没有开悟,不能这么说,这是如实这么说的。我引用行思问石头——你从哪里来,石头说从曹溪。过几天问他从哪里来,回答从曹溪。不能说他着相。最主要就说前面他问他众微未聚时叫做什么,他知道他着相了。然后他拿那个如意问他,其实严格来说,这个如意不用拿都可以,已经知道他是着相了。因为这个如意,你们一般人来看就觉得很怪,你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如意上,为什么我看见你拿在手上,然后你放下去,我说你放在地上。为什么他生气呢?其实他生气说我观公见解还是未出常流,为何名喧宇宙,他故意这么好像这么斥责他一下,是要引起生公和他旁边的弟子生起疑情,本来他跟他说这个如意拿在手上和放在地上,按良心说,这个回答,他是连着前边才说他着相,如果单独这个回答,是不可能说他不对的,不然就反过来,那怎么回答呢?你不是拿在手上吗?不是放在地上吗?最主要就是前面问他众微未聚时叫做什么,生罔措,就是很迷茫,不知道怎么来回答,如果你一说哎,众微未聚时也是色,他说那众微都看不见,能够叫做色吗?是不是?那如果现代人,看不见,用放大镜了,放大镜不够显微镜了,总是看得见的,看得见不就色嘛,是不是?看不见也是相对的。喜马拉雅山,明树你现在坐在家里看得到吗?是不是?看不到,看不到就不是喜马拉雅山了,不是吧,是不是?所以就是这个道理,这个公案关键就是被跋陀禅师看出他没开悟就是那个答不出来,罔措那里,然后他进一步,是故意惹麻烦的,就拿那个如意,就故意来挑起疑情的,因为这个举动(回答)本来是对的,就是因为对,他反而说他不对,这才引发弟子说那对的那你说给我听啊,那个弟子就是中了他这个招嘛,追上去,恰恰他就有机会跟他讲。最后这个如意的这个回答是正确的。不然你们看这个公案,让我来猜,明树,你看过这个公案,肯定你那个眼光是放在这个如意上(主持:对,我在想该怎么回答才是正确的)对,但是你们忘记了,他看穿他其实是前面的罔措,这后面没错的,我不是说我了空居士很厉害,不是,我善于对照嘛,行思问石头,那个对话就这样,石头他每次都同样回答我从曹溪来,但是不能说他着相,后边问其它的,石头回答的非常好,行思很开心,是不是?
主持:明*问,如果不着相该如何来回答?
了空居士:就是说众微未聚时也叫做色。
主持:他问的是如意,正确应该如何回答?
了空居士:他的回答是正确的,他本来回答是正确的。
主持:师父,我这里有个疑问,我们一般这种公案回答要从不着空有来回答,那么他这里是不是只看到了有这方面呢?
了空居士:不是。他这是从事相上来问,事相是有空有有。其实还有一个问答,禅师说那个是如来涅盘,那法师涅盘呢?他说一样,这句话也是从究竟处来说,假如你是大彻大悟了,你说一样就好,但是他刚才罔措了,就不一样,其实如果他说一样,从究竟处来说是对的,如果他前边不要罔措…如果整个公案让我来说吧,他就众微未聚时,回答——也叫做色。如何是涅盘?他就说“涅而不生,盘而不灭。不生不灭,故曰涅盘。”禅师说这是如来涅盘,那法师涅盘呢,你就倒过来,如果你前面不会罔措了,那么你就直接跟他说,我现在活着就是生,我以后死了就是灭。你就给倒过来,那么你们可能说那跋陀要怎么回答?那跋陀如果你说我不对,那法师涅盘怎么说呢?那肯定就被他问倒了,跋陀也答不出来了。他就直接从事相上来回答,我现在活着的时候就是生,父母将我生下来,活着就是生,我以后死了,烧掉了,埋掉了,就是灭。如果你说我不对,我说那你怎么回答?他说你着相,那不着相怎么说呢?生而不生,但我父母真的生我下来,我叫生,你叫跋陀啊,从事相上卡住他,那他就知道厉害,因为前面已经告诉他微尘叫做色,一切微尘无自性,无自性就无永恒不变的自我,那就是空,如果他前边答对了,后边故意用事相卡住他,那么跋陀肯定就佩服他了,就是这个道理。每一个环节不会被你驳倒。如果他说法师生而不生,灭而不灭,那我过去,就拍拍你肩膀,那你是谁呀?你被我卡住!所以这机锋对答,你真的有圆满智慧,你每一招都是圆的,都卡不住的。就像我常常说大家请记得我了空居士是个凡夫,没有智慧,也没有神通。而且我曾经说没有开悟的人,不能讲经说法。我故意放出这句话,那你们马上就乘虚而入,说师父你开悟了没有?我说我没有开悟,那你没有开悟你为什么出来讲经说法?你是不是在讲经说法?我甚至可以直接告诉你说——是。那么你为什么自己没开悟,敢出来讲经说法?其实你们看起来是我在讲,但是事实上不是我在讲,我是在引经据典,我等于是请圣贤来给你们回答,回答的内容都是圣贤的话,不是我的话。哪句是我的话呢?是不是?所以被我又卡过来,你们没办法,是不是?所以这就是叫做圆,都是能够循环过来的。你说那你没有什么神通,没什么功夫,你为什么敢给别人助功呢?我说我是求佛力加持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也不是说一定有,都是你我真诚心相应,求佛力加持,没有也是正常的,那一点办法都没有,所以就左右都逮不住,这就是所谓的圆满智慧。所以真的儒释道这个高境界,大家真的能领略,确实是从心所欲不逾矩,非常有趣的,真的非常有趣的。
(明菂根据讲课录音整理,明励明树校对,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,请以当日录音为准。)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,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:13715860608